法庭,既是正义的殿堂,也是智慧的战场。每一场庭审,都是对事实真相的探寻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。
民商事案件中,如果法庭要求或当事人选择出庭参加庭审,既有可能帮助法庭查明事实对案件发展起到良好的效果,亦有可能因准备不充分导致法庭难以查明事实影响案件进展。
正所谓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,在这个暴风雨来临前的战场,当事人应注意以下事项,做好充分的准备。

通常情况下,法院会向当事人发送传票,告知当事人具体的开庭时间、地点(法院地址和第几法庭)、案件承办法官等信息。
法庭需要核查当事人原件以便核实信息,如不携带身份证原件,可能导致无法参与庭审。
打官司就是打证据,当事人应携带好案件涉及的证据原件,例如借条、合同原件等。如果委托了律师,律师一般会提前和当事人确认证据原件并提醒当事人携带。
例如起诉状或答辩状、证据清单、证据复印件等。如果委托了律师,律师一般会提前带好前述材料。
当事人作为原告时,开庭前需要确认有无新的事实发生,诉讼请求是否需要变更;当事人作为被告时,开庭前需要确认答辩整体思路,如果当事人提起了反诉,还需确认反诉请求是否需要变更。
无论是作为原告、还是作为被告,涉及一些争议事实、关键事实,当事人应当提前了解、回忆并确认,避免法庭询问时无法回答,影响案件进展。
对许多当事人而言,可能都是第一次参加庭审活动,需要提前熟悉法庭流程,一审民商事案件的法庭流程具体包括①法庭调查(原告陈述、被告答辩、举证质证、法官发问、双方发问)、②法庭辩论(针对争议焦点发表辩论意见)、③法庭调解、④最后陈述。
当事人参与庭审,亦可能委托律师代理案件,那么当事人应当与律师提前沟通确认分工,可考虑以律师为主,当事人补充。
诉讼并非要争个你死我活,只是想通过诉讼去解决问题。当事人需结合案件提前考虑调解方案,根据庭审情况决定是否和对方达成调解。
①情绪:当事人应注意控制情绪,尽量不要情绪激动,影响庭审活动。
②衣着:法庭是庄重严肃的,当事人不能穿着暴露或邋遢。
③纪律:当事人应遵守法庭纪律,不能大声喧哗。
④行为:当事人不能与对方当事人发生肢体冲突。
⑤守时:当事人应准时参加庭审。
庭审是诉讼的重要程序,甚至有可能成为案件胜诉与否的关键因素,因此当事人应重视庭审程序,充分准备,配合法庭正确查明案件事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