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,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愈加显著,尤其对于专精特新企业,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和护城河——保护好知识产权可以为企业维持竞争优势、提升估值、获得政策支持等。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也从“法律合规工具”升级为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操作系统”。
无论是初创企业的技术突围,还是大型企业的布局,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都是保障创新成果、防范经营风险、实现资产增值的基础设施。
通过知识产权审计、法律尽职调查,了解企业目前知识产权现状,分析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、研究知识产权布局的合理性、识别知识产权管理的薄弱环节。
不同企业侧重的知识产权类型及布局的行业领域、地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,如医药企业侧重专利布局、文创企业侧重版权管理,而不同规模的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投入的资源也有所不同。为此,需要结合企业特性定制与企业战略匹配、“全生命周期管理”的知识产权管理规划,明确知识产权布局、品牌建设、商业秘密保护等目标,再进行具体体系搭建。
鉴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内涵非常丰富,囿于篇幅,本篇内容仅限于制度建设、相关机构设置与技术保障方面。
根据知识产权管理框架制定覆盖知识产权的创造、确权、运营、维权全生命周期的制度。具体如下:
制定《知识产权侵权预警与应对指引》,嵌入研发立项、产品上市前侵权检索程序,保障研发方向准确、顺利获得知识产权。
设计《创新激励制度》,将知识产权成果纳入绩效考核。
建立《竞业禁止与保密制度》,规范员工离职时的知识产权交接与保密义务;建立商业秘密分级保护制度,划定密级标准(如核心技术密级、经营信息密级)及接触权限。
制定《知识产权申请与登记管理办法》,明确技术交底书标准与申请知识产权的具体流程。
制定《知识产权维护规程》,明确建立知识产权台账管理系统,规范专利年费缴纳、商标续展等流程。
设计《知识产权商业化运营制度》,涵盖许可、转让、作价入股、质押融资等场景。
制定《侵权行为发现与应对流程》,明确:
第一,定期通过AI工具扫描电商平台、社交媒体等方式,监测是否存在其他主体对己方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。
第二,发现侵权行为,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应对:侵权证据固定→律师函发送→平台投诉下架(停止侵权行为)→诉讼索赔。(具体方式结合诉讼策略确定)
统筹知识产权申请、授权谈判、侵权监测、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等职能。
法务、创作、市场、技术部门定期联动,互相配合、协作,如研发立项需法务出具《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报告》。
部署版权监测系统,如区块链存证平台,实时记录创作过程与发布时间。
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,实现专利检索分析、期限监控、价值评估等智能化管理。
使用数字水印、加密技术防止设计稿、样片泄露。
需要关注的是,专精特新企业通常为在某个细分领域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,规模还不大,处于成长阶段,按大型企业的需求为其搭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很可能“水土不服”,更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更灵活、更有针对性的体系。